• 阅读617
  • 回复0

每年500000人因此死亡!这些食物中的“隐形油”,你可能天天吃…

[复制链接]

68

主题

0

回帖

303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303
发表于 2025-1-22 23:30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每当你吃完美食,除了美味和满足感,还有一种威胁也可能来到你身边——“隐形油”。

《2023年倒计时: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酸报告》数据显示

每年约有50多万人,因摄入反式脂肪酸而过早死于心血管疾病。而这样的高危因素,却可能一直都藏在我们的餐桌上!


645.jpg

01
什么是“隐形油”
看不见≠没有油

01“隐形油”是从何而来?

这种看不见的“隐形油”,和肉眼可见的油脂不同,它主要源自于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。不少配料表中常见的含有“氢化”“人造”“脂”等字眼的成分,例如氢化植物油、人造黄油、代可可脂等,其实都是它的另一重“伪装身份”。

那么“隐形油”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呢?


其实在食物的加工环节,为了增加风味,液态植物油会经过氢化转变为半固态、固态,“隐形油”——反式脂肪酸,也就随之产生。

644.jpg
02隐形油,恐是冠心病、糖尿病帮凶!

说到“隐形油”的危害真是不小,当它进入人体后,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。

而这种变化,就像导火索一样威胁心血管健康,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,增加冠心病、心肌梗死风险,时刻危及生命安全!

除此之外,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胰岛素信号传递通路,削弱胰岛素敏感性,增加血糖失控风险,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!


643.jpg

02

这样做饭也会
增加“隐形油”

01等油冒烟再下菜

很多人做菜时都得等油冒烟了才是油温够了。但其实油温很可能已经超过200℃,在这样的高温下,即便只是短时间的加热,也可能产生不利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酸。


642.jpg

02炸、烤,都可能增加反式脂肪酸

都说油炸食品不健康,但不少家常菜都离不开油炸这个操作,例如糖醋里脊、煎鱼等等,这种烹饪方式下,油温往往会长时间超过200℃,所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更是会被食材吸收。

而如果用明火烤,火焰接触的部分,温度甚至可达到350℃以上,可能导致食物中的大量油脂被转变为反式脂肪酸。


641.jpg

03油再好也不宜反复利用

有时候会为了少浪费,炒菜剩下的油会盛出来留着下次继续用。

但反复高温加热下,看起来再干净的油,都可能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,为了自身健康着想,还是建议大家日常尽量使用新鲜的油。


640 (1).jpg

03
这些“健康食物”
可能含有大量“隐形油”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

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 25~30 克,大概3 勺。

但我国居民油脂的实际摄入量却高达 41.6 克,远超出推荐量。

肥胖、高脂血症、心脏病、中风、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风险上升。


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,除了看得见的油,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隐形油:

01速冻食品

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,速冻食品更是深受青睐。然而速冻食品的美味,是更多隐形油的贡献。

比如速冻水饺,成年人一顿可以吃20个左右。那这一顿下来就是30~40克的油。达到理想口感,所含的盐和油脂通常会比自己做的水饺略高。


640.jpg

想吃饺子的时候,建议自己包饺子或买现做的饺子,油会少很多。

02饼干

饼干虽然吃起来很干很脆不油腻,是不少人心里的健康零食,但其实饼干的制作过程也用到了不少黄油、食用油,让饼干起酥、膨化。

比如,一包普通大小包装(100 克)的粗粮饼干里面,就有 23.4 克的油。一包 100 克的苏打饼干中就有 21.6 克的油。

更不要提那些甜得发腻的夹心饼干、各式曲奇了,简直就是“糖脂混合物”的代名词。


有些苏打饼干的脂肪含量甚至能达到惊人的48%左右!

建议爱吃的朋友,日常注意控制摄入量,不要一次吃太多为好。

03动物油制品:黄油、奶油、肥肉等

各类动物油制品如黄油、奶油(以乳脂肪为主要成分)、肥肉等,也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动物油制品,尤其是家中有人过生日的时候,桌子上是肯定是少不了奶油蛋糕的!

但其实我们在用这类动物油制品做饭的时候,会给原本没有什么脂肪的食物,如煎牛排时候的牛肉等,增加大量的脂肪,从而使得食物的热量大大提升,变得令人发胖。

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最好还是尽可能地避开含有大量油脂的动物制品。

打字好麻烦,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【友情提示:】不要涉嫌攻击,诽谤,争议,骂人,违法,和触犯法律内容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举报微信号:点击查看